浙江信息通信行业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从5G基站的智能节能到数据中心的绿色变革,再到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赋能,浙江信息通信行业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打造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绿色技术和产品,有效推动管行业绿色低碳理念深化与实践,为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强化组织部署,构建绿色发展新机制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近日印发《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系统谋划行业绿色转型路径,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绿色技术深度融合。
各基础电信企业和铁塔公司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将绿色低碳纳入企业考核体系,形成跨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十五五”规划中全面融入绿色低碳要求,推动能耗监测与信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部署。确保到2030年底实现行业用碳“达峰”,基础电信企业综合能耗消耗量控制在150万吨标准煤以内。
创新基站节能,提升网络运行效能
浙江信息通信行业积极推进基站绿色化改造,运用智能关断、符号静默、AI节能算法等技术手段,显著降低基站能耗。
浙江移动打造“云边协同”5G基站智能节能系统,通过云端训练、边缘推理,实现了基站射频设备极致休眠、毫秒级通道关断等创新功能。项目部署后,整站能耗降低15%,年节省电费约740万元。同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28k tokens的极限场景下,该系统不仅将响应时间加速4倍,还能在长上下文中反超原始模型的性能表现,有效解决了自注意力机制带来的O(N²)计算开销问题。
同时,孤岛基站“风光储智”一体化供电为偏远地区基站绿色供能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东矶岛基站部署的智能风光互补系统,集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发电,实现全年可再生能源供电占比100%,年发电量达4.7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7.6吨,单站点年收益约3万元。
推进数据中心绿色改造,打造高效算力格局
浙江信息通信行业持续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绿色化改造,优化算力布局,强化能效管控。通过整合“老旧小散”存量数据中心,推广液冷、氟泵等新型冷却技术,提升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新建大型、超大型算力中心PUE将控制在1.25以下,整改后数据中心PUE普遍控制在1.5以下。
浙江电信联合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研发的“双碳视域下绿色通信机房的智慧核容技术”项目,基于AI大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了包括实时监测、健康度评估、备电时长预测、生命周期管理及自动核容数字人在内的智慧化运维能力。累计纳管全省1.05万组蓄电池,单次核容人力成本降低80%,全年运维成本下降40%以上,通过削峰填谷参与电网调节,年节约电费超百万元,推动蓄电池从“成本中心”向“价值创造”转型。
浙江电信引入AI弹性一体化直流系统,基于“供能+智算”一体化架构,首创“SPM+HVDC+逆变+监控”一体化柜体设计,降低建设成本15%-20%,减少设备占地面积70%,电源转换效率提升至97.5%以上。项目具备17项发明专利,在中国电信长三角嘉兴算力中心项目中已节约建设成本2900万元、运营成本2510万元、年节碳可达11670吨。
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拓展绿色应用场景
信息通信企业积极输出数字化能力,助力工业、医疗、电力等重点领域实现节能降碳。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实施AI驱动的视联网绿色升级,通过“硬件、服务、架构、算法、保障”五元升级,实现视联网单芯片功耗降低35%,年减少碳排放422.97万吨,贡献经济效益超3.85亿元,推动视联网产业向高效节能方向演进。
宁波移动联合优控节能公司研发纺织定型机数字节能系统(APC-MPC智控系统),实现对拉幅定型机能耗的动态优化,吨布耗气量下降14.09%,年节约天然气成本超2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1年。
5G+SPN绿色电网通信体系为浙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杭州移动与华为合作构建的电力切片专网,实现电网业务硬隔离与高效承载。项目复用现有SPN网络,为电力企业节省自建网费用1.2亿元,年降低碳排放约8.5万吨。
构建绿色供应链,推动产业链协同降碳
浙江铁塔打造 “数智驱动仓储物流管理体系” ,以绿色仓储物流体系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重构,推动通信行业形成可复制的低碳运营标准。通过链主企业的主导作用,将绿色发展要求深度嵌入供应链全流程,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参与节能减排,显著降低行业整体碳足迹。系统全年节约配送成本800万元,减少碳排放2144吨,为产业链绿色协同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