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纵深推进沿海公共通信网络建设
向海图强,奋楫逐浪。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前瞻性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亲自擘画海洋经济强省的宏伟蓝图,点燃浙江“海洋世纪”的富民强省梦。
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凝聚共识、集聚资源、汇聚合力,统筹推进沿海地区公共通信网络建设再提质再提速,为浙江省海洋强省建设贡献行业力量。
下好“一盘棋” 推进宽带海疆建设
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始终以提升网络质量为主线,提高重点场景网络覆盖和应用水平为目标,加快弥补网络覆盖、网络质量和业务服务的薄弱环节,统筹推进沿海地区网络建设工作,加快构建固移协同的高速宽带网络。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宽带海疆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协同配合、加大资源投入、强化要素保证,持续优化海岛基站建设审批流程、推动通信配套设施四同步建设,切实解决重点场所“进场难、入场贵”等问题,营造共同发力、共促提升、共享成果的良好环境。压实工作责任。统筹网络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加快网络基础设施与自然资源、海事、交通、电力等领域基础设施融合部署和共享利用,推动网络设施供需两端紧密配合,持续提升共建共享水平,推动“双千兆”网络高效集约建设。细化任务落实。加大沿海地区重点场景通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本企业信号补盲方案,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行业需求迫切、应用业务广泛的区域,设立信号补盲“快速通道”,组织优先保障,全面提升网络供给和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织密“一张网” 完善沿海网络覆盖
受益于一座座基站、一条条光缆铺就的信息桥梁,曾经的海疆地区驶入了信息发展的“快车道”。全省涉海的7个地市、32个区县、414个乡镇、738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5G和千兆光网覆盖,222个有人居住海岛实现5G网络全覆盖。强化部门协同。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持续加强与海洋、海事、渔业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全面摸排我省海上公共通信网络覆盖情况,制定“补盲”计划,有序推进沿海公共通信网络覆盖。指导行业企业加强与电力部门、能源企业联动,持续推进跨行业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海上风电、海上电力升压站等设施,进一步提升海域覆盖能力。加快网络建设。督促行业企业加大投资,2025年全省基础电信企业计划投资9.6亿元,计划建设基站2000个,其中海岛站10个。结合我省岛屿特点制定“一岛一策略”5G基站建设方案,顺利开通黄兴岛、东绿华岛、大盘岛等多个海岛基站,成功完成柱子山无人岛、嵊泗海礁岛等无人岛信号部署,极大满足周边海域、航道、锚地等重点场景移动网络通信需求。强化网络运维。加强对海疆地区网络设备、线路安全、运行状态等监测巡检,组织行业企业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及时发现、排查和处置安全隐患,累计出动3.8万人次,整改隐患4600余处,投入整改资金1300余万元。
锚定“一件事” 赋能海洋经济发展
浙江信息通信行业充分发挥信息化领域优势,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深化应用赋能,为浙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创新网络建设。针对网络需求和基础条件,运用通信新技术和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网络覆盖。积极采用双层网和海域特型天线等技术产品,提升海域网络信号覆盖和网络容量;探索在船只上挂载小微信号站保障船只信号稳定;推动船只配备卫星通讯设备,组织保障卫星通信网络畅通。助力乡村振兴。指导行业企业通过归集5G+水质监测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并形成养殖建议推送给养殖户,建成嵊泗县“海水养殖双千兆+未来牧场”项目,助力实现乡村振兴;通过5G+卫星应用,建立智慧化管理服务平台,实施“中国六横国际岛海钓公园5G智慧应用”项目,发展当地休闲渔业产业。促进海疆治理。指导行业企业利用星配置实现通信网络和卫星智能切换,为海上航运、渔业、应急、行政执法提供海上综合通信服务,提升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速度和能力;利用“智能装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全国首创“海洋云仓”全方位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智能处理一体式解决方案,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有人收、有处去、方便管.
逐浪前行,勇立潮头。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扎实推进“宽带海疆”建设,持续完善沿海地区公用通信网络,深化基础设施跨行业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新型基础设施技术优势,为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注入行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