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以数字之光照亮共富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01 08:26

  群山环抱间,随着最后一座5G基站调试成功,曾经的“失联孤岛”开启了迈向“数字乡村”的新篇章……这里是温州乐清市智仁乡西滩村,因地处偏远,这个长期受到网络信号制约的古老村落,也走上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新路。

  西滩村的“破茧成蝶”,是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助力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202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要求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在工信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提能、乡村风貌品质提升、乡村数字化赋能,以实干担当的奋斗姿态,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浙江率先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贡献行业力量。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畅通无阻的通信网络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础。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向高山、向海岛发起攻坚。一座座铁塔拔地而起,一条条光纤穿山越海,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优质高效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网络。昔日“信号盲区”正加速清零,“数字鸿沟”被奋力填平。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乡村地区累计建成5G基站10.8万个,率先实现行政村5G全覆盖,222个有人岛、330万公顷内海海域、2125公里海岸线全部实现5G和千兆光网覆盖,实现全国最多有人岛5G网络覆盖。

  在绍兴嵊州,只有10余户村民的金庭镇荷花自然村,受限于用户分布、山体遮挡等因素,网络信号覆盖薄弱,各基础电信企业在市通发办的协调下通过新建基站、波束优化、天面整改等多种手段在1个月内完成5G基站建的建设。在湖州安吉,报福镇的偏远自然村长期无网络信号,市通发办多次组织现场联合勘察,积极协调林业、电力部门加快审批,利用附近已建成的防火瞭望塔共享该站址资源,仅用45天,该村及周边区域实现了稳定的5G信号覆盖。

深入实施管线序化,提升乡村风貌品质

  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以"绣花功夫"推进农村通信管线序化整治,让数字乡村建设既有"里子"更有"面子"。针对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通信线路杂乱问题,行业创新采用"多杆合一"、"多箱合一"等集约化建设模式,通过"上改下"、"捆扎贴墙"等方式,让曾经如蛛网般密布的空中"飞线"重归整齐有序。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信息通信行业已开展276个行政村的通信管线序化工作,完成清废杆3001处、清废线886公里、多杆合一1370处、多箱合一934处。

  在杭州临平,市通发办坚持“当下改”与“长久治”相结合。一方面,建立起“企业巡查+属地自查+协同监管”的长效机制和废弃杆处置情况通报制度,确保隐患“即发现、即处置”。另一方面,依托临平区架空杆线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建设备案-运行维护-报废清除”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链条,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在衢州常山,市通发办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转变建设理念、转变管理方式、转变运维模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统一运维、统一考核的“三转变六统一”模式,有效规范了通信等弱电管线建设工作,明确了各方职责和流程,确保了整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深化拓展数智应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浙江省信息通信行业加速推动形成数字乡村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截至2025年5月,建设“5G+智慧农业”项目136个,培育数字农业工厂210家,支撑建设数字乡村平台超2800个,有效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

  在嘉兴嘉善,依托高速光纤和5G网络,大云镇建成“数字乡村”示范点,利用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花卉种植、水产养殖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农户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监控环境数据。通过5G直播、VR导览等技术推广特色民宿和生态旅游,带动当地文旅收入增长30%。在舟山嵊泗,行业企业发挥信息化领域优势,积极赋能渔农村数字化发展,通过实施“海水养殖双千兆+未来牧场”项目,利用5G广连接特性,归集5G+水质监测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并形成养殖建议推送给养殖户,破解了贻贝养殖桁地管理粗放、养殖船只监管难等制约贻贝发展难题,有效提升渔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渔业生产可信溯源,提升海水养殖管理水平。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