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扬帆”看浙里 | 医疗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74个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全国优秀项目,浙江31个项目脱颖而出,入选数量高居全国第二;在“宽带网络+健康乡村”试点应用项目中,浙江入围15个项目,位列全国第一。这些成绩不仅彰显了浙江数字经济的硬核实力,更勾勒出一幅用科技温暖生命的民生画卷。
山海共赴:5G网络织就“云端生命线”
在舟山嵊泗列岛,5G基站如灯塔般矗立,让海岛居民首次实现“云端问诊”;在丽水山区,高速网络穿山越岭,将省级三甲医院的专家送到村民家门口。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依托“信号升格”、“宽带海疆”系列行动,创新建立重点场所清单和乡村海岛清单“双清单”机制,对重点场所和乡村海岛实施精准覆盖。截至2025年3月底,全省48851个重点场所、3206个行政村、222个有人海岛已全部接入5G网络。从繁华都市到偏远海岛,这些跨越山海的光缆,不仅是信息的通道,更是生命的桥梁,让最偏远的渔村,也能享受与城市同频的“数字脉搏”。
科技赋能:智慧医疗开启“生死时速”
当5G遇上医疗,一场关乎生死的效率革命已然爆发。在浙江,47家医疗机构与通信企业共同组建 “5G医疗创新联盟”,联合制定8项行业标准,让科技温度可感可及。
与时间赛跑:在衢州,浙江移动联合衢州市急救中心打造5G应急救援网络,搭载5G的急救车化身“移动ICU”,患者心跳、血压等数据实时回传医院,提前制定抢救方案,实现“上车”即“入院”,抢救准备时间平均缩短7分钟,为危重患者赢得黄金救援期。
让资源流动:浙江联通利用5G低时延传输特性,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建设5G+AI区域影像人工智能诊断中心,实现医疗大数据互联互通和远程诊断。诊断中心犹如一位“不眠不休的专家”,每日高效处理超4400例影像,让基层医院也能享受顶尖诊断服务,实现最大程度的医疗公平。
把病房搬回家:浙江电信联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推进数字赋能精密智治,融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实时监测患者睡眠质量,将睡眠监测从医院延伸到下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或者患者家庭,实现多并发、多中心的睡眠监测服务,及时推出精确诊疗意见,让患者在家就能完成专业级检测,目前已有超30万患者告别反复奔波之苦。
站在谋划“十五五”的新起点,浙江信息通信行业将持续推进5G网络建设和赋能应用,以“网络无所不达、应用无所不能”,在新型基础设施的“厚积”中实现数字赋能的“薄发”,让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能“一键触达”优质医疗资源。